正规炒股配资平台_网上股票配资开户_配资炒股杠杆公司

股票操作平台 第一次世界大战

发布日期:2024-06-14 12:18    点击次数:80

自从第一架重于空气、由人操纵着实现动力飞行的飞机于20世纪初横空出世以来,航空科技到1914年时已经较其初生阶段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当然,总体上依旧处于"婴幼期"。那时的飞机速度很慢,很不安全,有效载荷很小,基本上除了标准的机组成员(通常是两人)之外,增加任何一点儿额外的载重都会对飞机的飞行性能至是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这一时期飞机的主要价值在于参加飞行竞赛及吸引公众的目光,虽然各国民众普遍对飞机投以热烈的欢呼,但当时尚没有哪一位军方人士曾对这种新奇事物的军事前景做出过准确的预估。相反,在一战中声名鹊起的法国名将斐迪南.福煦(Ferdinand Foch)还曾在一战爆发前夕对飞机下过一个著名的"唱衰"论断。这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阶段里协约国军队的总司令,被公认为是协约国最终获胜的主要因素之一的杰出将领这样说道:"(飞机)这种新奇的玩意儿极大地提升了竞速运动的刺激性,不过对于军队来说可是一点儿用处都没有。"

这句话后来固然成为航空史上的一大笑话,但在当时这种观点则具有普遍性。当1914年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发生后,欧洲各大国于当年8月初相继主动或被动地向敌国(们)宣战时,根本没有哪一个国家认识到空中力量的重要性,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在这方面曾有过非常积极的动作。

大英帝国依旧以她那"海权制上"的眼光打量着世界,以其"两强海军"的战略作为保障不列颠安全的不二法门。

法国对她的陆军充满了信心,虽然这种信心缺乏足够的现实依据。

德意志帝国极度渴望复制普鲁士在1870年的成功,著名的"施利芬计划"对德军在西线的主要进击方向做出了精准的规划一当然是针对陆军做出的。

沙皇俄国被她的盟友和敌人同时视作可怕的"蒸汽压路机",这一印象来自于这个庞大帝国那在常备状态下就能达到数百万人规模的陆军。

陆军施利芬不列颠普鲁士飞机发布于:广东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热点资讯
相关资讯